您好! 欢迎来到深圳天博装修设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天博

公共空间

拒绝品牌 收复公共空间和心灵(组图)

发布日期:2022-05-10 来源: 未知 阅读量(


  此书被反全球化主义者奉为运动宣言和理论圣经,它广受这一运动支持者及同情者的推崇,又屡遭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的批判。在书中“结语”部分里,有一章的副标题便叫做“为全世界人民而战”。这本反响巨大、争议极多的书,在问世九年后,终于来到了中国。加拿大女学者娜奥米·克莱恩所著《NoLogo:颠覆品牌全球统治》一书,本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由四部分构成:“别无空间”、“别无选择”、“别无工作”,以及“拒绝品牌”(Nologo)。

  前三部分痛陈机械时代以来品牌的成长与发展史,指出,我们已经落入了一个“人即品牌、品牌即文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企业已不再以制造产品为己任,而是制造图像、营销品牌,产品本身反而成了品牌的“填充物”。

  “伴随着无限消费选择之下出现的,是奥威尔式对文化生产与公共空间的新型钳制。”克莱恩女士说,在这种状况下,世界的多样性正在消失,城市景观被广告影像淹没,社区文化被品牌文化吞噬,人看似有了更多的选择,实则已几无选择。而在跨国公司的第三世界代工地,每一座血汗工厂都是工人悲惨状况的印证。

  到了最后一部分——“拒绝品牌”,克莱恩鼓动读者挺身抵制,走上街头,大声抗议,涂抹广告牌,改写广告语,清洁社区,收复街道。

  “耐克城外的抗议、扔在比尔·盖茨脸上的派、布拉格麦当劳店面被砸毁的橱窗,这些事件的背后,有太多埋藏太深而不能用传统方式追查的内幕——民众开始群情激奋。”她写道,“企业绑架政治权力,就跟品牌进行公共与心灵空间的文化侵占一样,两者都是造成民众情感激奋的罪魁祸首。”“NoLogo”成了商标

  《NoLogo》是克莱恩女士做记者时写出的处女作,2000年出版后令她一举成名。中文版采用了台湾译者徐诗思的译文,但并不完整。

  今年春天,克莱恩又以新著《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TheShockDoctrine:TheRiSEOfDisasterCapitalism)一书,赢得了英国华威大学颁发的首届华威奖。

  在《休克主义》一书中,克莱恩女士考察了伊拉克战后被外国资本瓜分的现实,继而回溯海啸后的斯里兰卡、飓风后的新奥尔良,莫不是资本家借“休克期”的良机大发横财,而贫民既无力从灾难中复苏,又受到所谓“休克疗法”的第二轮打击,失去土地、住房,兀自忍受大公司接管经济后的新一轮盘剥。

  她称之“灾难资本主义”,其核心,乃资本利用社会或经济危机,强力急进,大幅推进私有化。而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灾难资本主义已经成了一种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形式。

  多少有些讽刺意味的是,主张“拒绝品牌”的“NoLogo”已经成了反全球化运动的重要品牌,甚至被注册成了商标。不过,克莱恩女士从未以此获利。

  《控诉帝国》是对21世纪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诸多层面进行批判性考察的第一本书,该书还将众多的议题整合成一种内容广泛的分析。该论文集的作者们认为,最近的事件及如今全球化本身遭到控诉的程度表明,未来的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反复无常而且具有潜在破坏性的力量。作者们探讨了抵制全球化的问题、帝国理论、国家、帝国主义以及正在兴起中的、错综复杂的反全球化运动的政治和战略,这些反全球化运动反对超国家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

  在《T恤的全球之旅》中,商务教授皮厄特·里佛利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精彩的环球旅行,向读者揭示了她价值6美元的T恤背后的真实故事。从西得克萨斯的棉花农场到中国的纺织品生产车间,从华盛顿的贸易谈判到非洲的二手服装交易市场,里佛利通过这一件简单的产品考察了当今的国际贸易。里佛利收集撰写的这些故事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同时还表明全球化的批评者和拥护者都将国际贸易中的许多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了。

  当圣诞节来临,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而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自问: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活下去?全球化真的已经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吗?于是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从而诞生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假如让美国分裂为50个州,各自设立阻碍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进出的关卡,人民的福利会得到增进吗?假如每个州都有自己的资本市场,让GE、微软、IBM这样的企业只能在其中一个州里开展业务,消费者会从中得利吗?在那样的状况下,投资、市场和贸易将大大萎缩,人民的生活水准会迅速下降。人为地割裂世界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关心如何让世界经济有效运转。经济一体化的潜力才刚刚释放,假如我们想提高各国穷人的生活水平,那就需要更多而非更少的全球市场。(石剑峰整理)